找到相关内容105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《坛经》的禅学思想与实践

    即是真如之用。”(《坛经·定慧品》)惠能明确表示“真如”是本体,而且“真如”也能起“用”,所以才能以它为“缘”而生“起”世界上的一切。  在惠能看来,世间万物的本性就是“真”,而万物的形相就是“假”,...真如之用。……真如自性起念,六根虽有见闻觉知,不染万境,而真性常自在。(《坛经·定慧品》)  汝今当信佛知见者,只汝自心,更无别佛。(《坛经·机缘品》)  这就是说:“心”就是“佛”,“心体”就是“真如...

    吴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1565735.html
  • 惠能禅学思想初探

    middot;定慧品》)   ①无念为宗   所谓“无念”,并非清除意念,而是既不取善不取恶、不作清静想、不作成佛梦,但也绝不千方百计去排除各种念头,因为一旦有所系念就有所执着,就会...正如惠能所说:“于念而无念”(《坛经·定慧品》)。   ②无相为体   所谓“无相”,并非宇宙万象山河大地都不存在了,也不是说就不要与...

    曙提

    禅宗|惠能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1233081571.html
  • 慧能思想初探

    念为宗,无相为体,无住为本。无相者,于相而离相。无念者,于念而无念。无住者,人之本性。”(《坛经.定慧品》)“无念”不是说对任何事物都不想,万念除尽,而是说在与外物接触时,心不受外境的任何影响,也就是...修行方法的宗教内容,从哲学的角度看,它其实是慧能思想中的认识论。“无念”就是不动任何念头,停止理性思维活动。慧能说:“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,于自念上常离诸境,不于境上生心。”(《坛经.定慧品》)心与境...

    吴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13269303.html
  • 《坛经》思想的理论渊源与现实意义

    不会被束缚。《坛经》在这方面也有论述。  《坛经》定慧品中说:“善知识,我此法门,从上以来,先立无念为宗,无相为体,无住为本。”这里面提出的“无念为宗,无相为体,无住为本”,实际贯穿的思想基础就是佛教性空的观念。《坛经》中对这三点(无念、无相、无住)有具体的解释:  关于“无念为宗”,《坛经》定慧品中说:“无念者,于念而无念。……于诸境上,心不染,曰无念,于自念上,常离诸境,不于境上生心。……云何...

    姚卫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4963798.html
  • 论三谛三智与赖耶通真妄──读《佛性与般若》

    菩萨智,论文是非常明白的!   天台学者的“三智一心中得”,应该是取《大品经》《三慧品》的三智,附合于初品的“一心中得”。《三慧品》的三智是:“萨婆若(一切智)是一切声 闻,辟支佛智;道种智是菩萨...那里能说是一切智!《智论》引《三慧品》,也说:“佛一切智、一切种智,皆是真实,声闻,辟支佛但有名字一切智,譬如画灯,但有灯名,无有灯用”。所以《三慧品》的三智,只是“一途方便”,显示智能的浅深次第而已。...

    印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0066319.html
  • 谈谈“无念、无相、无住”的重要意义

    谈谈“无念、无相、无住”的重要意义   王协和  “无念为宗、无想为体、无住为本”,这是六祖慧能大师在《坛经·定慧品》里开示的一个重要的修行法门。  “无念”就是,“于念而无念”,“于诸境上,心不杂”,即在一切境上、心不被外境所染,在自己的心念上。常能远离一切外境,不在所遇境上起妄念。但不是百物不思,不是无思维存在,不是心中一片死寂,而是“心不染境”,在念念之中排除一切杂念妄想、排除“尘劳邪见”...

    王协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25268309.html
  • “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”──与传道法师对话录之二

    能起还灭解脱法,体证真如、善巧化众而无碍!故说:‘自性本自清净,本不生灭,本自具足,本无动摇,(遇缘)能生万法’。这是从修行甚深观慧而来的。”  该经〈定慧品〉云:“我此法门,从上以来,先立无念为宗,...

    邱敏捷 整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5468448.html
  • 临济思想胳索(上)

    ,执一行三味,直言常坐不动,妄不起心,即是一行三昧。作此解者,即同无情,却是障道因缘……,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,却被维摩诘呵。”(《坛经·定慧品》)“道由心悟,岂在坐也。”(《坛经·护法品》)学道的人,...人,不能测佛智者,患在度量也,饶伊尽思共推,转加悬远。”何谓度量?即心住于法,停留在语言文字的分析揣摩上而不能“心行”也。所以他又说:“心不住法,道即流通,心若住法,名为自缚。”(《坛经·定慧品》)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61053492.html
  • 《六祖坛经》中的现实人生观及赞颂

    和睦,忍则众恶无喧,若能钻木取火,淤泥定生红莲,苦口的是良药,逆耳必是忠言,改过定生智慧,护短心内非贤,日用常行饶益,成道非由施钱,此乃慧能大师开示佛法不离世间,以人为本之伦理道德。  《定慧品》开示...心兮不假修。  三、疑问品:  (1)度僧造寺孰为功,武帝攀缘不了空,  有漏之施求福果,欲言功德法身中。  (2)西方净土莫寻踪,三毒顿除道既通,  勿执西东迷自性,众生心佛体原同。  四、定慧品: ...

    明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0863757.html
  • 学修能断惑业苦 进趣菩提依三学--以戒为师 进趣菩提(上一)

    。三学之行,遍通始终,随位真分,非无差异。异相如何?小乘法中义别有二:一义分别:五停心观、总别念处未得定水,修习戒品;燸等四心,已得定水,修习定品;见谛已上修习慧品。第二义者,始从内凡渐学戒行,至初果...三地时定行成就,故《地持》中宣说三地为增上意住,《相续解脱》说为定净;四地已上渐学慧品,至第十地慧行成就,故彼《相续解脱经》中说四地上以为慧净。……次辨摄相。于中有四:第一、约对五分法身共相收摄;二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5481712.html